连平:降息降准面临较大压力 中国房地产整体杠杆率并不

来源:365淘房 2016-08-12 12:46

手机看资讯

传送到手机分享给朋友随身阅读

关注微信看猛料

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先生

365淘房 潘莹 2016博鳌房地产论坛现场直击 8月10-13日,每一年度如期在海南召开的博鳌房地产论坛将再次吹响集结号,邀请近千名最具智慧的房地产行业、金融业精英,在海南蓝湾绿城威斯汀度假酒店相聚一堂,共议属于中国地产的“改变的力量”。>>>365直击博鳌:改变的力量 2016博鳌房地产论坛

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今天的论坛上做了“货币政策走向与房地产市场景气”的主题演讲。连平认为,中国的货币政策目前面临两难问题,而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率其实并不高。

降息受制于负利率和贬值压力

2014年四季度以来,经过6次降息,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已降至1.5%,CPI在2%上下。2016年以来,利率水平已处于负利率状态。每当负利率形成和持续阶段,通常伴随或相应滞后地出现资产价格上扬和通货膨胀。目前M1(2016年6月增速30%)增速高于M2(近期增速低于12%,8月可能回升),形成的剪刀差在持续扩大,一定程度上是负利率状态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,未来负利率的继续存在和程度加深有可能推动M1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。

剪刀差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复杂,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比较大,贬值的预期在加强,人们对中长期人民币资产的避险的需求在上升。换句话说,就是不太愿意去做有关人民币资产方面的中长期的投资,这个投资的意愿是在不断地下降的。同时,短期兑换外币的需求在上升,这些都是跟负利率和汇率有密切关系的。

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降息受到了贬值的压力,可以说这个贬值的压力对降息的制约比起负利率来说更为严重。一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由2015年初的3.01%收缩为2016年初的1.72%,中美之间的利差在收窄,如果我们要降息,而美国要加息,就会给人民币带来进一步的压力。最近这段时间以来,政府采取了相当多的措施,可以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汇率刚刚稳定住,在这种情况下你再降息,有可能把刚刚形成的一个稳定的汇率的格局打破,所以这是非常需要谨慎的。

存准率下调受制于降杠杆要求

我们看到2016年以来外汇占款持续的减少,但是没有看到准备金率有任何的减少,现在还是很高,现在存款准备金率,大银行是17.5%,中小银行还是15%左右,从历史来看这是非常高的水平,从全球来看,绝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这么高,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具使用。货币当局迟迟没有降准,主要的考量是什么?我们在所有的材料中间是找不到的,央行在这个问题的解释上也没有说,我们做了一些分析,也是从去年以来这个市场出现的一个新的变化,就是新增的信贷增速不低,2014年13.6%,2015年14.3%。2016年上半年债务置换3.57万亿,若其中三分之二为银行贷款置换而来,实际信贷投放量已达9.9万亿,若几乎全为银行贷款置换,则实际信贷投放已超过11万亿。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规模明显扩大的情形下,2016年实际新增信贷很可能出现超预期增长。

存款准备金率是干什么的?起什么作用?就是银行吸收了存款,交一定比例给中央银行,中央银行觉得你的信贷少了,他就把准备金率降低,希望你多放一点贷款,如果说中央银行觉得你的信贷放多了,要收紧你,就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,你吸收的存款更多的要交给中央银行,你的贷款的能力就下降了。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,通常准备金率是应该比较低的,但是为什么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?当然我们中央的政策是不搞大水漫灌,但是事实上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置换,我们看到银行信贷要多放2万多亿,整个上半年要放10万亿的贷款,说明实际性的增量已经比较高。在这种情况下,它还能再搞准备金下降,希望银行再更多的投放信贷吗?这不是它的政策目标。

相反,我认为可能下半年银行信贷这一块作为中央银行货币当局,在管理信贷投放的时候可能会适当的谨慎,会合理的收紧,而不是一味的继续这样大幅度的投放,所以这才是存款准备金率为什么迟迟不调的主要原因。

与此同时,企业杠杆水平出现了不降反升的局面,债务杠杆的上升与“去杠杆”任务目标背道而驰,在调结构、降杠杆和发展直接融资的大背景下,信贷投放高速增长必然带来货币投放加快和流动性国语宽裕,进一步调低存准率需要十分谨慎。

房地产行业的整体杠杆率并不高

目前房地产贷款持续较快的增长,但是结构不均衡,个人住房贷款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速,而房产和地产开发的贷款增长是相对比较缓慢的,而且增速是在下降的,这是一个基本情况。

现在我们中国的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,这两年一直在上升。我们看到国际上主要的国家,美国、德国的这个比重都在40%以上,他们也有波动,但是45%到50%之间是很常见的。未来银行有关风险的偏好会进一步降低,因此,房地产市场会是银行长期青睐的一种贷款,因为它有抵押物,它可以比较有效地控制风险。

现在也有一些观点,最近有些报告提了,说目前中国的房地产的杠杆率在上升,比如说居民部门的房地产杠杆率,有的认为已经上得太快了,有个别的指标已经接近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的那些数据,听起来有点吓人,我们现在把数据拿出来,各个维度都去分析一下,就会发现恐怕没有那么吓人。

从新增个人购房贷款和商品房成交额的比例来看,我们大概占到48%,虽然这个比例迅速上升,但是还是低于2010年的70%的水平。跟过去相比还是比较低的。美国次贷危机后,房贷余额占到住宅总市值的比重达到40%左右,比我们现在要高得多。中国的首付比较高,为按揭贷款提供了比较大的安全边际,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

再看房贷存量占GDP的比例,总的来说这个比例在中国也是偏低的。高的是什么呢?就是房地产企业总体资产的负债率相对来说是偏高的。越是大的房企,因为它的信誉比较好,总体的融资状况比较好,资金回收能力比较强,所以它的杠杆率是比较高的。

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的状况,总的来说,房地产的信贷两类(开发贷和按揭贷款)加在一起的占比是30%多一点,从各国来看这个比例也是比较低的。把刚才我们所讲的所有的几个维度的分析总结来看,得出这样几个结论,

第一,中国把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,它的杠杆率并不高,还是属于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状况,房地产企业的杠杆率是相对高了一些,未来要相对合理的来加以控制它的增速。

第二房企资金的来源结构还要进一步优化,这个优化中间很重要的就是自筹资金,这里面的结构需要很好的加以改善。比如说信托这些高成本的融资,应该尽快的把它置换成发债,或者是银行的贷款。这样它的负债会大幅度下降。

第三,从房地产行业来看,这个中间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是不高的,尽管个别的指标跟美国次贷危机之前有些指标有点接近,但是我们要看到,中国居民部门的这一块大的背景来说,比如说它的储蓄率总体是比较高的,很关键的一就是它的首付比例比较高,这在发达国家几乎是没有的,通常发达国家的首付比例是10%。美国次贷危机之前更匪夷所思,那就是零首付,所谓零首付就是所有的风险全部扔给银行,那不出问题才怪,因为它的借款主体是居民个人,风险由银行全部来承担,这是不匹配的,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,最终就酿成很大的风险,所有的损失全部由银行来承担。

刚才我们介绍的所有的这些相关的金融数据,得出这样几条结论,我觉得对于有些似是而非的,看上去比较吓人得有些判断还是要擦亮眼睛。返回徐州365淘房>>

热门楼盘

热门专题

  • 住房租赁改革意见出台

  • 房地产业5.1起开启“营改增”试点

  • 365聚焦 多地出台楼市新政

  • 聚焦2016全国两会